被误解最深的包皮垢

 以前在一些西方或者中东国家,许多男性婴儿的包皮会在出生后第八日被割掉。现在,一些西方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行为。相反在中国,过去男婴的包皮很少被割掉,而现在存留的包皮却被大量和过量地割掉。

  如此热衷于割包皮,原因还在于包皮作用的被忽视和对包皮垢的误解。英文foreskin表明了包皮在阴茎上的位置,中文“包皮”表明了包皮对阴茎的保护,却没反映出包皮在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megma在汉语中“垢”的意思则把包皮垢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其实,“包皮垢”这个词有些用词不当,准确地说应为包皮分泌物。只有它与包皮内层更新脱落的表皮细胞、尿液等杂物混合,长期发酵、变质以后,才能称之为“垢”,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megma。

  医学博士Paul M.Fleis在《我的包皮哪儿去了?——反对包皮环割的病例》中写道:“包皮分泌物可能是自然界中被误解最深的物质。包皮分泌物干净、有益和必要,而并非肮脏,它使龟头湿润、光滑、柔软并富有弹性,它的抗菌、抗毒特性使阴茎洁净健康。”

  而另一位医学博士Thomas J.Ritter是《对包皮环割说不》一书的作者之一,他在书中写道:“所有哺乳动物都产生包皮分泌物。如果没有它,这些动物王国将可能不再存在。”

  像人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一样,龟头和包皮内层的表皮细胞一生都在更新和脱落,婴幼儿时期尤其如此。表皮细胞的自然脱落起着使出生时连在一起的龟头和包皮逐渐脱离的作用。由于包皮覆盖着龟头,使细胞的脱落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这些细胞就不能以通常的方式清除掉,而是通过逐渐移动到包皮前端的方式得以清除出去。这些正在被清除的、废弃的皮肤细胞构成了包皮垢的主要成分。

  Edward Wallerstein在《包皮环割:美国保健医学中的错误》一书中说,婴幼儿的龟头非常娇嫩,包皮盖着龟头并产生包皮垢作为保护层。“如果湿尿布长时间不换,而又缺乏包皮垢的覆盖,被分解的尿液就会引起龟头发炎。”“没有丝毫证据支持包皮垢是致癌物质。”“所有哺乳动物都产生包皮垢,而没有一个做了包皮环割。它们繁殖时,包皮垢就会积聚起来,如果包皮垢含有致癌物质或刺激性物质,将会危及这种生物的繁衍。实际上并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

  一些研究人员企图证明包皮分泌物里含有致癌物质,但是至今并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它不仅无害,还有益,起着保护和润滑龟头的作用。如果包皮分泌物里含有致癌物质,那么它就会在分泌到体外之前已经毒害肌体,不会等到分泌到体外之后才开始起作用。

  从一般进化原则来看,生命体也不会进化出一个对其自身有害的组织,除非是一个受刺激而突变出来的恶性肿瘤,显然包皮不是这样的一个突然出现的肿瘤。

  在远古时期,人类出于对生殖器官的崇拜会把他认为身体最宝贵的器官的一部分割下来一块,以此为信物,和他们心目中的神定下永恒的誓约。到了性禁锢时期,割掉包皮被认为可以减弱阴茎的敏感性,进而防止“邪恶”、“有害”的手淫。后来,医学专家又认为环割包皮可以减少阴茎癌,甚至女性宫颈癌的发生,因为他们发现有些民族因为有为初生男婴环割包皮的风俗而使阴茎癌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虽然有因果关系的一定有共生关系,不过有共生关系的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春天总是紧随冬天而来,冬天却不是春天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才是春天的原因。

  割包皮和癌症发病率低这两个共生现象之间是不是一定有因果关系?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和发病率低共生的另一个现象是阴茎卫生,阴茎卫生才是发病率低的真正原因。其实不只是包皮垢,身体其他部位的污垢长期刺激身体的敏感组织也有可能引起癌变。在卫生条件不好的过去,割包皮正好可以满足卫生要求,而现在讲究阴茎卫生有比割包皮更好的办法,割包皮是否还是这么必要和迫切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被误解最深的包皮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