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露型包皮中触觉小体观察(图)

成年男子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型、包皮过长型、半露型和全露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单纯包皮过长。全露型包皮较为少见,调查发现在18-25岁成年男性中该型包皮仅占15.2%。研究发现人类包皮过长内板近包皮口处有一“皱褶区”,该区富含司职精细感觉的触觉小体(Meissners corpuscle)。它在男子性功能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在接近冠状沟处有一光整区,其中的触觉小体的密度较皱褶区明显降低。全露型包皮与包皮过长大体形态明显不同,其神经末梢的分布是否也存在差异?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包皮过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形态,也是最为常见的包皮解剖形态,长的包皮对龟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触觉小体的功能是司职精细感觉,包皮中触觉小体密度仅次于人类口唇和手指,如此高的密度可能与男子性功能密切相关,但在性功能中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收集22例成年男性包皮过长标本(22-58岁,平均37岁),研究发现包皮过长的内板中皱褶区触觉小体密度较光整区明显增多。全露型包皮内板中触觉小体的分布比光整区密度较高,其分布规律与单纯包皮过长相反,9例全露型包皮供者均无勃起和射精功能障碍,是否可以初步认为这也是全露型包皮生理性分布,以及这种分布特征的生理学意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以往的研究发现包皮中触觉小体的密度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为尽量避免年龄因素对本研究的影响,随机选取19例25-43岁包皮过长供者,检验表明两组间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575)。全露型包皮的光整区与包皮过长的皱褶区作比较,其触觉小体的密度有所降低,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包茎内板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增多,各种包皮形态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包茎>包皮过长>全露型包皮。男性在包茎时由于包皮不能外翻使局部接受外界刺激的强度较弱,其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数量增多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
  全露型包皮长期暴露,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可能是触觉小体趋少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医学更多地注意男性龟头和阴茎海绵体等的研究,并有过分渲染包皮环切手术的趋势。包皮作为男性外生殖器的辅助性组织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问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全露型 包皮中 触觉 小体观 成年男 包皮解 剖形 包茎型